首页 > 滚动 > 正文

华龙一号“量产” 核电双碳场景焕新

2023-04-27 06:02:53来源:同花顺财经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标志着中国核能发展正迈入世界核能强国阵营。“商运核电机组共54台,总装机容量5682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共24台,总装机容量约2681万千瓦,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在4月26日召开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3年春季国际高峰会议上,中国广核(003816)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利详细介绍了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现状。

发展突破:总装机容量持续领跑

“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核电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当天,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成果发布仪式上,《中国核能发展报告》首席专家、国家原子能机构原副主任王毅韧如此判断道。


(资料图)

蓝皮书显示,综合多家机构的研究成果,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同时,我国核能行业将积极探索和推广“核能+”发展新模式,促进核能与石化、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耦合发展,建立集供电、供热、制氢、海水淡化等于一体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支撑国民经济低碳转型。

核电是核能最主要的应用方式。据了解,我国核电事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不间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和燃料循环保障等核能全产业链体系。

杨长利称,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商运核电机组共54台,总装机容量5682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共24台,总装机容量约2681万千瓦,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在研发方面,我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快堆以及多用途小型堆等核电技术。此外,还形成了每年10台/套左右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主设备制造能力,自主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具备同时建造40余台核电机组的工程施工能力……

随着技术的提升,我国核能发电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417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核能发电量位居全球第二。自1991年国内首台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来,我国核电发电量累计达到3.5万亿千瓦时,等效替代标煤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7亿吨以上。

公众沟通:让大众更多了解核能

在4月26日上午的主论坛上,回顾我国核电发展现状的同时,安全有序发展几乎成了每一位嘉宾主旨演讲中必然提到的关键词。杨长利介绍称,我国高度重视核安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方针,建立了严格的核安全监管体系,全面筑牢安全质量根基。

具体而言,长期以来我国核与辐射安全保持良好安全业绩,未发生过国际核与放射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辐射环境质量良好。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具备WANO综合指数统计条件的51台核电机组中,有37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达到满分,占比72.55%,核电运行水平居世界前列。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冯勇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核能发展很容易遇到“邻避效应”,往往会牺牲一定的经济性来极力提高安全性,打消公众疑虑。这种情况对产业发展是不正常的,“所以在让大众更多地了解核、知道核、亲近核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王毅韧也提到,当下技术上的安全措施已经很完善了,最主要的还是公众意识上的不放心。

冯勇进解释称:“我们的3代核电以及正在研发的一些4代核电,在安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核安全无小事,我们也一直把核安全作为首要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核安全,才能确保核事业健康发展。从核电标准方面来看,其安全要求就要比其他发电方式更高。从国家的整体规划也不难发现,在发展核能的时候,考虑了全周期的安全,布局了专门的设施用来处理乏燃料,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4月26日当天,我国首个核能行业全面合作、共同建设的公众沟通网络平台——核能云端博物馆也正式开馆。据了解,核能云端博物馆包含“核科技馆”“核能馆”“核技术应用馆”“核安全馆”“互动馆”共五大展馆,对核科学发展历程、核能与辐射知识、我国与世界核电发展情况、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核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科普解读。此外,博物馆还将开展核能科普主题活动与互动交流,全方位展示我国核能行业精神与文化。

能源转型:4.7%与10%之间

核电发展也面临着“降本增效”的问题。冯勇进提到,当下我国核电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只有4.7%,要达到国际上10%的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

在他看来,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扩大,未来可以发力的重点,一方面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提升经济性能,发挥核电作为稳定基荷能源的特点,成为电网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则在于积极开展更为安全、更为先进的核电技术研发,比如加快研发第四代核电,提高铀的利用率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5.64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3.32亿千瓦,核电0.55亿千瓦,常规水电3.68亿千瓦,抽水蓄能0.45亿千瓦,风电3.6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3.92亿千瓦。“双碳”目标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逐步提高,进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基于初步的电力和电量需求平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能智库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峰分析称,未来中国核电(601985)需维持一定的建设速度与规模。预计2030年、2035年核电发电量应占全国发电量的7%、10%,和目前全球10%的平均水平相当,对应核电装机应达到1.1亿、1.5亿千瓦以上,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6.7亿、9.2亿吨。

核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稳定基荷能源,“双碳”目标下,核能自然承担起了低碳转型、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要角色。但对于核能发展来说,发电却不是唯一的应用场景。

蓝皮书提到,核能综合利用前景广阔,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核电反应堆》报告,截至2021年底,全球有11个国家69台机组实现了区域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其中一项或两项的综合利用。在核能制氢方面,美国、法国等核电大国正在加大投入、加速布局。

我国也正在积极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核能综合利用正在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核”力量。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