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新时代职业院校践行劳动教育的路径 每日时讯

2023-06-27 00:34:32来源:文档网  

新时代职业院校践行劳动教育的路径

要将学生的劳动内容融入过程评价中,使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素养等这些无法在统一测试中有效监测到的劳动教育成果,都能在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资料图片)

为了强化担当,以行践知,推动落实“三全育人”,新时代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应通过建立长效的劳动教育机制、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科学的实践育人平台、创设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等途径,最终实现德技兼修的人才目标。

一、建立长效的劳动教育机制

一方面,职业院校在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制定与专业技术技能教学教育相配套的劳动教育培养管理制度,确立各专业各工种融入劳动教育的目标,改革培养方式,积极推进新的培养方式,科学优化劳动教育考核机制,使劳动教育有制度能够遵照、有方案可以开展,避免劳动教育搞形式、走过场,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劳动教育无章可循的问题。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还应提高政治站位,将劳动教育置于学校立德树人的高度,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实施领导小组,加大学校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同时,要协调学校各个工作部门,确定各自的责任范畴,促使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真正地将劳动教育的方案落到实处,从而保证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再次,要加强劳动教育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根据学校实际需要配齐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配备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要求和内容要求,开足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着力打造劳动教育名师队伍,真正提升全员开展劳动教育的自觉性。

二、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价值认同,增进其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在思政课程的教学中,要融入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的鲜活事例,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双重育人效果,增强劳动教育的效能感。

二是发挥劳动教育必修课的主体作用。要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同时以行业参观研讨以及不同类型的具体劳动任务为载体,将劳动价值、劳动形态、劳动主体、劳动准备等理论知识融入各项任务中,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是发挥专业课程的渗透作用。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要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找准本专业的劳动属性和劳动指向,强化专业劳动教育和专业劳动发展趋势教育,以专业的劳动实践为载体,有机融入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强化技能成才的意识。四是发挥劳动教育选修课的熏陶作用。把劳动教育与社团活动、专业特色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与其中,从劳动中体验快乐和满足,从而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三、打造科学的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平台

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主体,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构建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特色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图片展览、学校网站建设等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宣传策划,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校园文化氛围,并灵活运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潜在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日常生活劳动与“三自教育”,搭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校园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

二是要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共建德育实践基地,要构建“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平台,合理利用校外资源,与社区共建实践基地,组织开展爱心义卖、环保清洁、知识推广宣传等公益服务活动实现学院社区齐联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也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同时,感受了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进而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强化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爱劳动的情怀,并最终实现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是创新校企合作的平台。校企协同合作以及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是当今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创新的学生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践行劳动教育,亟须把握校企协同合作的历史机遇,积极推动校企办学,共同打造协同育人的机制平台。职业院校要加速校企协同合作以及合作办学的脚步。在具体实施措施上,可根据校企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校企联络的力度与拓展合作育人的深度。在此联络协作的基础上,校企可进一步共同制订融入劳动教育的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创建校企教师精英团队、合作开发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从而在培养体制、实施方案、反馈方式等方面合力打造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校企协同培养实践平台。

四、创设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第一,健全考核评价的领导机制,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职业院校可成立由教务及督导部门牵头组成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教学督导成员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通过随机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并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考核方式对教师落实劳动教育的情况给予评价与引导。

第二,重视学生信息的反馈。学校劳动教育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应加强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注重学生的意见。要完善班级信息员制度,定期召开班级信息员或学生代表的座谈会,听取学生关于各任课教师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

第三,采用主体多元的综合评价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劳动教育必修课由授课教师考核评价,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渗透由专业课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考核评价,劳动教育选修课程及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等由活动项目负责人来评价。

第四,创新学生劳动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要将学生的劳动内容融入过程评价中,使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素养等这些无法在统一测试中有效监测到的劳动教育成果,都能在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紧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围绕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两个方面可制定劳动认知、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劳动精神5个指标开展具体评价。在具体的综合评价中,任课教师或劳动项目负责人要以5个评价指标为基础,并可结合本课程目标分别设定不同的评价系数。每个项目或课程也可根据自身特点设置其考核的侧重点,综合评价的方式方法体现多元。学校可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的10项劳动教育课程(项目)考核,学生可选择得分最高的四项成绩录入到劳动教育素养档案,实现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结果与毕业生的综合考评有机结合。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