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小银行集体降息,究竟为哪般 全球热门

2023-04-12 19:09:27来源:证券之星  

众所周知,存贷款自银行概念出现之时,就是它们赖以谋生的业务,虽然现代银行已经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仍是不少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对于部分中小型城商行和农商行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存款和贷款利率当中只要有一方出现变动,都会对银行的整体利润和经营产生影响。

事实上,此前中小型银行除了在吸储时大送米面油,给出的利率水平也十分进取,不仅高过央行基准,同样力压一众大型银行。但在近一段时间,这些中小银行似乎“变了样”。


(资料图)

中小银行“改性子”了?

早在2015年10月24日,央行不仅宣布降息降准,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也同时取消,自此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在自律机制约定的范围内自行确定存款利率。虽然金融机构能给出的存款利率上限仍受自律机制的约束,并且2021年6月该机制召开的会议上又将利率定价方式进行了调整,但国有四大行之外的银行能给出的上浮空间仍然较宽,这自然也包括中小银行。

很明显,哪怕不考虑揽储时送出去的各类奖品,中小银行在存款利率上的操作空间本来也比大银行要宽,高息揽储自然成为了可能。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媒体报道当中也能发现,中小银行虽然利率有升有降,但高息揽储仍是相对主流。

(来源:平安证券研报,2021年6月)

不过从近两个月的报道来看,很多中小银行似乎“改了性子”,开始降息了。

根据南都湾财社和北京商报等媒体的报道,4月以来,广东、河南、湖北等地的中小银行纷纷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同期陕西和内蒙古等地也有中小银行宣布降息。具体来看,这些降息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中除广东南粤银行属于城商行之外,其余大多是农村金融机构,并且还有部分是省级农信社。

中小银行为何敢于降息?

中小银行不仅靠大幅加息揽储的情况减少,有部分甚至开始选择降息,这种情况并不寻常,因为对于它们而言,掉头降息某种程度上不亚于“自砸招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他们做出如此行动?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就此问题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就指出,此前部分中小银行上调存款利率仅是“开门红”期间阶段性的营销手段。在居民存款增长较快、银行体系资金较多而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多数银行此时选择下调存款利率。此外,上述报道中也引用了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的观点指出,中小银行普遍储蓄存款利率仍具有优势,储户出于便利需求和路径依赖等,短期不会出现大规模存款搬家情况。

一言以蔽之,在这两名专家看来,此前的升息只是一段时间内的临时促销手段,在存款难以有效去化的情况下,将利息调回正常水平也就成了必然。更重要的是,中小银行就算降息,利率相较大银行仍有优势,储户自然没有成批量转移存款的动力。

降息的真正原因

专家观点固然值得参考,但小编在对已公布2022年度数据的银行(不限于上市银行)数据整理之后发现,降息原因或许不止如此。

根据统计,目前已公布2022年度数据的银行当中,有36家农商行公布了当年的净息差,均值为2.05%,该数据略好于银保监会《2022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中的整体情况(2022年四季度为1.91%),但仍略低于年度数据中92家公布该指标的银行均值(2.12%)。不仅如此,已公布生息资产收益率的33家农商行均值同样低于整体。

净息差和生息资产收益率都被市场看作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农商行这两项指标均值如果后期表现依然不如同业,长期高利率揽储自然难以维持。

(来源:大智慧财汇.企业预警通,根据已公布的2022年数据整理)

更重要的是,在以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降息背后,这些银行依赖于利息收入发展,或许是更大的问题,这一点可以通过观察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发现端倪。

同样是以有2022年度数据的银行为例,虽然公布非息收入占比的农商行均值比所有银行整体水平高了2个百分点,但在剔除负值之后,最低的10家银行这一指标都只有个位数。不仅如此,从名称上判断,这些银行当中仅有1家不是农村金融机构。

虽然正如前文所说,利息收入是银行最基本的收入来源之一,但过于依靠该项收入,意味着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的防控能力较差,市场低息环境如果长期持续,可能对它们造成更显著的影响。

(来源:大智慧财汇.企业预警通,根据已公布的2022年数据整理)

总结起来,中小银行选择降息,固然可以理解为是将以前较高的利率水平恢复正常,但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些银行可能难以适应长期低息的环境,因为在“让利于民”的政策环境之下,高息揽储与贷款端的低利率无疑难以匹配,降息也就成了必然。

对于这些中小银行而言,此时想要补强体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非息收入,例如代销金融产品等都是可能的选择,当然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